博兴县图书馆 书香伴成长:绘本之旅第二季(第一场)清明动手做青团

发布时间:2021-04-01

 一、清明节起源历史
清明节,中国“时年八节”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冬至后的第108天,通常为4月4日—6日之中的一天,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中国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后,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长假”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的融入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死于火中的忠臣介子推而将其忌日命为寒食节,其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二、有关于清明节风俗习惯
清明节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的好时光,所以踏青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三、清明节文学记录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动手做青团
活动主题;
传统时节学传统,清明动手做青团
活动内容:

青少年阅读推广人—西瓜老师,带您一起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习俗,一起动手做青团。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活动时间:
2021年4月4日(周日)
下午:3:00—4:00
活动要求:4岁以上儿童及家长。
活动人数:20组家庭(只限一大一小)
温馨提示:因名额有限,拒绝空降!报过名的家庭一定要安排好时间,活动当天提前20分钟到场,若临时有事,活动当天不能到场的家庭一定要提前一天告诉我们,好把名额让给其他家庭,谢谢理解和配合!
注意:疫情期间做好防控,带好口罩,现场请主动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
报名方式
添加工作人员微信,转发朋友圈参加绘本之旅(第二季第一场)——《清明动手做青团》,学生姓名、出生年月、联系电话一并发至工作人员微信。(温馨提示:转发朋友圈截图发至工作人员微信,方可报名成功)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国家典籍博物馆 国家图书馆Web OPAC 首都图书馆 首都博物馆 北京超星集团 山东公共文化云 滨州市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学会 无棣县图书馆

Copyright©2017-2018@博兴县图书馆 技术支持:北京超星集团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博城五路文化广场内   总访问人数: 1191993次  今日访问人数: 49

备案号:鲁ICP备1301314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62502000355号